wanghongshank 发表于 2015-6-25 10:23:09

《家驹 我的梦》2012beyond歌迷文章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但偶像的成立条件是由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背景分不开的。我也有自己的偶像,他叫黄家驹,一个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有15年的音乐伟人。
坦白的说,我是属于完全没有音乐细胞的“乐盲“,就连打乱的”1、2、3、4、5、6、7“我都唱不出来个所以然,曾经小学音乐考试的时候,题目是一首很简单的曲子,但是唱了很多很多遍,老师仍不满意,最终她一怒之下给我了不及格,不及格的下场当然是少不了责罚。
也许人喜欢上一样东西也是要靠缘分的,三年级的时候听到旁边有同学在听BEYOND的歌曲,当时才10岁的自己就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里面的音乐,然后就整天的缠着父亲去买录音机和磁带(那个年代只有磁带),父亲还以为我所喜欢是什么样的歌曲,当他买回来一听是流行曲的时候,气的狠狠的把我痛骂了一顿,但是没有办法,虽说心里不爽,但是能听到BEYOND的歌曲,那一点点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每天一下课就回来听,一遍一遍的听,甚至晚上睡觉之前都还要听几次才睡觉。
我不懂音乐,但是我却懂家驹在歌曲里面所写的每一句歌词和每一个音符所创造出来的铿锵,我觉得那里面仿佛写的就是自己这个年代的人所经历着的仿徨与无知。所以,从那以后,我成功的时候听,失败的时候也听,开心的时候会听,伤心的时候也会听,总之,只要听到那些励志的歌曲,我便会充满力量的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以及让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回头想想,我已经听了BEYOND的歌曲十多年了,但是奇怪的是从没有感到厌倦过,从前那些和自己一起听这些歌曲的朋友都说早就不听了,我说为什么,他们说听得太多了,现在根本已听不出什么味道,而且那些歌曲里面所写的东西已经和现在这个社会的现状相差的太远了。我听了只有默不作声,我只知道,真正永恒的东西,是不会受到时间的制约的,相反,随着时间的沉淀和历练,反而可以象酒一样,更加香醇,更加值得去细细品味,就好象有一首英文老歌《yestoday once more》那样,每每去聆听,每每去追忆,内心飘荡和流淌着的总是温馨和甜美。
有人问我这辈子最遗憾的是什么,我说,到目前为止,应该是没有赶上家驹还健在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唱会,而他走了之后的演唱会,已经没有值得去品味和欣赏的价值了,因为,剩下三个人的演唱会,注定是充满伤感和悲愤的,悲愤和伤感,甚至已经取代了BEYOND音乐里面的上进和不羁,就像一头失去野性的狼,同时也失去了嚎叫的本色。
作为80年代后的我,对于现在年轻一代对待心中偶像的做法,却难以理解。经常从报纸上看见有人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去跳楼去自杀,有的甚至为见偶像一面不遂而疯掉,至于那些排几天几夜的队去买偶像演唱会门票,拿自己偶像的签名CD的人更是多不胜数。我不理解的是,为了一个所谓的偶像,做这么多值得吗?买到票,拿到了签名CD又如何?拿不到又如何?我们的生活难道就因为拿不到票和签名CD而停止了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在社会的年轻人已经迷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我,他们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那些因商业运作和赚钱而打造出来的偶像、明星便成为了填充他们简单幼稚思维的全部,所以他们不惜一切,追随着他们的灵魂偶像,在歪曲的路上,歪曲的成长着。他们永远都不会明白,其实是我们欣赏的只是我们偶像在艺术上的成就,至于他艺术背后的一切,于我们自身是没有关系的,而且幷非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他的背后的生活也同样会存在和艺术一样的光环,相反,那些所谓的偶像的私生活比所有人都要糜烂,凡高也许算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就算他的私生活如何如何,却始终影响不了世人对他艺术造诣的追捧和称赞。
心中有崇拜的偶像固然是好事,但是却不应该过分盲目的去追捧而丧失了应有的自我。丧失了自我的这一代人,你们又有什么能力去支撑属于你们的明天呢?
我欣赏BEYOND,崇拜家驹,但是我却不盲目的追崇与他艺术无关的一切。记得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评价家驹的话“他(家驹)已经去世十多年了,在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爱戴他的歌迷依然一如既往的爱戴他。、、、、、、可以感动女人的男人很多,但是可以感动男人的男人却少之又少,能够感动几代男人的男人,恐怕他是屈指可数几个人里面的其中一个了。”
愿逝者在天之灵可以安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驹 我的梦》2012beyond歌迷文章